關於清朝,許多市民了解的途徑多來源於電視或書籍。所以,當來自清宮的檔案來到浙江展覽館時,受歡迎程度不是一般的高。昨天上午9點半,由浙江省檔案館等單位舉辦的《清宮檔案與人文浙江》首次在杭州亮相,203件珍貴清朝檔案和照片與大家見面。
乾隆皇帝來浙江時,喜歡吃什麼?這個問題,大家也在展覽現場找到了答案。這次展出了乾隆等皇帝的禦膳食譜。劉軍站在一張1780年三月初七乾隆皇帝用膳菜譜前,看得饒有趣味,他告訴記者:“我在上面發現了好幾道菜有雞,這是不是說明乾隆喜歡吃雞肉啊!”劉軍正在杭州開飯店,無意中看到的這個食譜,讓他多了很多靈感:他說要回去把食譜改得更有文化點。
皇帝的食譜大家感興趣,清朝的股票也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。在一張印刷精美的光緒34年(1908年)浙杭硤石大通商業兼儲蓄銀行的股票樣式前,張師傅睜大了眼睛認著股票上面的字,“我也是個老股民了,沒想到我們浙江這麼早就有股票了,當時股票和現在股票的功能一樣嗎?”在工作人員那裏,他才知道答案,洋務運動以後,1872年我國就有了第一張股票,當時許多民營企業和金融企業都以股票的形式籌集資金。但由於發行少以及存世量稀少,清代股票很具收藏價值。
據了解,這些珍貴的歷史檔案,有許多都是第一次和普通觀眾見面。如乾隆十六年金榜上,著名的劉墉僅名列二甲,而頭甲三名中,狀元(頭甲第一名)與探花(頭甲第三名)都是浙江進士。
健康食譜
寒天食譜
甜品食譜
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
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
食譜-2753道中國菜初定英文名 餛飩餃子使用漢語拼音
近日,一份《中文菜名英文譯法》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遊局對外公佈,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,並徵求市民建議。
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“老外”傷透了腦筋,曾有飯店想當然地把“童子雞”譯為“還沒有性生活的雞”,把“紅燒獅子頭”變成“燒紅了的獅子頭”,出了不少笑話。從去年3月起,北京市外辦、北京市旅遊局等相關單位便著手開展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規範工作。經過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專家及顧問審核後,形成了最新的《中文菜單英文譯法》討論稿。
2753道中國菜有了英文名
“中國菜名是我們文化中非常複雜的一個部分,我們必須以長短適中的英文向外國來賓傳達出基本意思。”主持討論稿制訂工作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馮冬明說。
名目繁多的中國菜名該怎麼翻譯?在討論稿中,針對2753種菜名,專家們進行了相對的整理。
首先是中國菜中以主料開頭的菜名歸為一類,比如“白靈菇扣鴨掌”就直接採用蘑菇和鴨腳,中間以連詞連接,而像“冰梅涼瓜”則把菜中的主要配料苦瓜和楊梅汁直接翻譯,也用連詞連接。
其次,一些中國菜名以烹製方法開頭,而這些烹製方法在國外並不存在,比如燉、溜、燴、水煮等。這些菜名則主要採用烹製方法的相應動詞,再加上菜肴採用的主料來表示。比如“地瓜燒肉”便用“被爛熟的地瓜和肉丁”(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)來表示,“水煮魚“則翻譯為“熱辣油裏的魚片”(Fish Filets in Hot Chili Oil)。
第三類是以口感開頭的菜名,這一類的菜則以介紹菜肴形狀或口感以及主配料為原則,並進行合理想像。比如“脆皮雞”翻譯為“脆雞肉”(Crispy Chicken)。
最後一類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,這類直接以菜肴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的拼音加主料來表示。比如麻婆豆腐便直接以“麻婆”和“豆腐”的漢語拼音組合成英文菜名MapoTofu,“廣東點心”則採用廣東地名加英文單詞點心來表示。
經過以上四類的歸納,2753道中國菜的翻譯便全部完成。
“餛飩”“餃子”原音照搬
曾經鬧過笑話的菜名是如何翻譯的呢?“童子雞”已經正式跟“沒有性生活的雞”告別,而改成了“春雞”,“叫化雞”則被規定為“乞丐雞”。在討論稿裏,記者還找到了一些比較有創造性的譯法,“田園素小炒”規定為“讓素食主義者高興的菜”。
對於一些中文菜名用英文是表達不了的,比如“餛飩”有些地方也叫“雲吞”,中文字面意思是“吞下雲彩”的意思,常見的“魚香肉絲”是該翻譯成“有魚香味的肉片”,還是“用蒜味作料做的豬肉條”?還是乾脆就叫“川味肉片”呢?
據記者瞭解,在討論稿中,對這類菜名也有規定,具有中國特色的且也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,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原則,全部使用漢語拼音,另外,具有中國特色的且被外國人接受的,但使用的是地方語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,也保留其拼寫方式。
這樣的菜名有“佛跳牆”、“鍋貼”、“窩頭”、“蒸餃”、“油條”、“湯圓”、“粽子”等。
新譯名將在全國普及
為中國菜肴制定標準的英文名稱的任務非常艱巨,但這十分必要。在菜單上,老外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家常菜被翻譯成稀奇古怪的名字。
很多名字讓他們大倒胃口。
制訂過程中,北京市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牽頭有關機構,搜集了1萬份餐館菜單用於研究和分類。
這個翻譯委員會由20名志願者組成,其中有英語教授、餐飲行業經理以及多數來自美國的“外國專家”。該學院翻譯委員會的初步目標是提供在200家三星級以上餐廳最常見的1000種菜肴的官方英文菜名。
儘管這個任務似乎相當艱巨,但馮教授表示,委員會將在11月份之前在網上公佈初步整理的結果。
“餐飲店不會被強制要求按這套新的英文菜名製作菜單,但是,如果這些英文名被比較高級的酒店餐館採用,它們可能會流向全市小型、非星級甚至還沒有營業執照的餐館——這樣的餐館估計全北京有10000-40000家,隨後還會擴散至全國。”馮冬明說。
為避免這樣的跨文化溝通僅僅停留在菜名的層面上,該學院還準備實施一個項目,培訓酒店服務生用標準英語向用餐的客人介紹菜品及點菜。
討論稿公示後,有網友批評翻譯名字後面跟著的簡介太長了,應該要儘量簡短。另有網友說,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,菜名叫法各具特色,翻譯得不倫不類,反而喪失了中國的文化特色。一些網友也表示,其實無須為迎合外國遊客而翻譯菜名,如果要與國際接軌,不妨給菜品配圖,在圖片的旁邊用英文表明食品的原料。另有提議說,菜名直接寫漢語拼音,再配圖片和英文說明就一目了然。
簡單家常菜食譜
西餐食譜
痛風食譜
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“老外”傷透了腦筋,曾有飯店想當然地把“童子雞”譯為“還沒有性生活的雞”,把“紅燒獅子頭”變成“燒紅了的獅子頭”,出了不少笑話。從去年3月起,北京市外辦、北京市旅遊局等相關單位便著手開展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規範工作。經過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專家及顧問審核後,形成了最新的《中文菜單英文譯法》討論稿。
2753道中國菜有了英文名
“中國菜名是我們文化中非常複雜的一個部分,我們必須以長短適中的英文向外國來賓傳達出基本意思。”主持討論稿制訂工作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馮冬明說。
名目繁多的中國菜名該怎麼翻譯?在討論稿中,針對2753種菜名,專家們進行了相對的整理。
首先是中國菜中以主料開頭的菜名歸為一類,比如“白靈菇扣鴨掌”就直接採用蘑菇和鴨腳,中間以連詞連接,而像“冰梅涼瓜”則把菜中的主要配料苦瓜和楊梅汁直接翻譯,也用連詞連接。
其次,一些中國菜名以烹製方法開頭,而這些烹製方法在國外並不存在,比如燉、溜、燴、水煮等。這些菜名則主要採用烹製方法的相應動詞,再加上菜肴採用的主料來表示。比如“地瓜燒肉”便用“被爛熟的地瓜和肉丁”(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)來表示,“水煮魚“則翻譯為“熱辣油裏的魚片”(Fish Filets in Hot Chili Oil)。
第三類是以口感開頭的菜名,這一類的菜則以介紹菜肴形狀或口感以及主配料為原則,並進行合理想像。比如“脆皮雞”翻譯為“脆雞肉”(Crispy Chicken)。
最後一類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,這類直接以菜肴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的拼音加主料來表示。比如麻婆豆腐便直接以“麻婆”和“豆腐”的漢語拼音組合成英文菜名MapoTofu,“廣東點心”則採用廣東地名加英文單詞點心來表示。
經過以上四類的歸納,2753道中國菜的翻譯便全部完成。
“餛飩”“餃子”原音照搬
曾經鬧過笑話的菜名是如何翻譯的呢?“童子雞”已經正式跟“沒有性生活的雞”告別,而改成了“春雞”,“叫化雞”則被規定為“乞丐雞”。在討論稿裏,記者還找到了一些比較有創造性的譯法,“田園素小炒”規定為“讓素食主義者高興的菜”。
對於一些中文菜名用英文是表達不了的,比如“餛飩”有些地方也叫“雲吞”,中文字面意思是“吞下雲彩”的意思,常見的“魚香肉絲”是該翻譯成“有魚香味的肉片”,還是“用蒜味作料做的豬肉條”?還是乾脆就叫“川味肉片”呢?
據記者瞭解,在討論稿中,對這類菜名也有規定,具有中國特色的且也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,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原則,全部使用漢語拼音,另外,具有中國特色的且被外國人接受的,但使用的是地方語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,也保留其拼寫方式。
這樣的菜名有“佛跳牆”、“鍋貼”、“窩頭”、“蒸餃”、“油條”、“湯圓”、“粽子”等。
新譯名將在全國普及
為中國菜肴制定標準的英文名稱的任務非常艱巨,但這十分必要。在菜單上,老外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家常菜被翻譯成稀奇古怪的名字。
很多名字讓他們大倒胃口。
制訂過程中,北京市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牽頭有關機構,搜集了1萬份餐館菜單用於研究和分類。
這個翻譯委員會由20名志願者組成,其中有英語教授、餐飲行業經理以及多數來自美國的“外國專家”。該學院翻譯委員會的初步目標是提供在200家三星級以上餐廳最常見的1000種菜肴的官方英文菜名。
儘管這個任務似乎相當艱巨,但馮教授表示,委員會將在11月份之前在網上公佈初步整理的結果。
“餐飲店不會被強制要求按這套新的英文菜名製作菜單,但是,如果這些英文名被比較高級的酒店餐館採用,它們可能會流向全市小型、非星級甚至還沒有營業執照的餐館——這樣的餐館估計全北京有10000-40000家,隨後還會擴散至全國。”馮冬明說。
為避免這樣的跨文化溝通僅僅停留在菜名的層面上,該學院還準備實施一個項目,培訓酒店服務生用標準英語向用餐的客人介紹菜品及點菜。
討論稿公示後,有網友批評翻譯名字後面跟著的簡介太長了,應該要儘量簡短。另有網友說,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,菜名叫法各具特色,翻譯得不倫不類,反而喪失了中國的文化特色。一些網友也表示,其實無須為迎合外國遊客而翻譯菜名,如果要與國際接軌,不妨給菜品配圖,在圖片的旁邊用英文表明食品的原料。另有提議說,菜名直接寫漢語拼音,再配圖片和英文說明就一目了然。
簡單家常菜食譜
西餐食譜
痛風食譜
訂閱:
文章 (Atom)